嫁接后的月季要種好活,最關鍵的是保證傷口愈合和適宜的生長環(huán)境。
嫁接后的月季在種植時,要選擇合適的時間,一般春秋季節(jié)比較適宜,這兩個季節(jié)溫度適中,既不會因為高溫導致植株失水過快,影響傷口愈合,也不會因寒冷使植株遭受凍害。
對于土壤的選擇也十分關鍵。它需要疏松、肥沃且排水良好的土壤。可以將腐葉土、園土、河沙按照一定比例混合,這樣的土壤能夠確保根部有充足的氧氣供應,并且有利于多余水分的排出,避免根部積水而造成爛根現象。
澆水方面,在剛種下嫁接后的月季時不要過多澆水,保持土壤微微濕潤即可。因為此時植株的根系還沒有完全適應新的環(huán)境,如果水分過多容易引發(fā)病菌滋生,影響傷口愈合。隨著植株逐漸恢復生長,再逐步增加澆水量,遵循“見干見濕”的原則,等到土壤表面干燥后再進行澆水,每次澆水都要澆透,讓水分充分滲透到土壤底層。
施肥也很重要。初期不能施濃肥,可適當施加一些稀薄的液肥,像用豆餅水等自制肥料經過充分稀釋后使用,為植株提供必要的養(yǎng)分,促進其生長發(fā)育。等月季生長穩(wěn)定后,可根據生長情況定期施加復合肥或者專用的花卉肥料,以滿足其對氮、磷、鉀等元素的需求。
還要注意光照條件。雖然月季是喜陽植物,但剛嫁接后的植株較為脆弱,應先放置在半陰處養(yǎng)護一段時間,待它適應新環(huán)境并且傷口基本愈合后,再逐漸增加光照時間,直至能接受全日照。這有助于提高植株自身的光合作用能力,增強抵抗力。
要注意病蟲害的防治。嫁接后的月季處于一個相對敏感的狀態(tài),更容易受到病蟲害的侵襲。日常養(yǎng)護過程中要經常檢查植株葉片、枝干等部位,一旦發(fā)現病蟲害跡象,要及時采取措施處理,如物理清除、使用生物農藥或者化學藥劑等方法,防止病蟲害進一步蔓延,影響植株成活。
就是修剪工作了。及時剪除嫁接后生長不良、枯黃或者徒長的枝條,減少不必要的養(yǎng)分消耗,促使植株集中營養(yǎng)供給健康的枝葉生長,同時也有利于保持植株良好的通風透光性,提高成活率。
品名:月季
高度:40~70cm
特點:耐寒性強,花量大,生長快,適應性好。
種植期:四季/視地區(qū)
適播地:排水順暢,光照充足,不挑土壤。
供應規(guī)格:容器苗/裸根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