池塘邊黑麥草的養(yǎng)殖要點主要包括選址、播種、養(yǎng)護管理等方面。
關于選址,池塘邊的土地通常較為濕潤,這有利于黑麥草的生長。但要注意的是,不能讓根部長期浸泡在水中,否則會導致爛根。應選擇地勢相對較高、排水良好的池塘邊緣地帶,確保土壤具備一定的保水性又不會積水。
播種環(huán)節(jié)十分關鍵。播種時間一般選在春秋兩季,春季氣溫回暖時播種,大概在3 - 5月份;秋季則在9 - 11月份為宜。播種方式可以采用撒播或者條播。如果是撒播的話,要先將土地整平,然后均勻地撒上種子,再輕輕耙入土中,覆蓋一層薄土,厚度大約0.5 - 1厘米左右;若是條播,則按照行距15 - 20厘米開溝,將種子均勻撒入溝內后覆土。播種量根據種植面積和預期產量來確定,每畝地播種量控制在1.5 - 2千克比較合適。
在養(yǎng)護管理方面。澆水是重要的一環(huán),雖然池塘邊濕度較大,但在干旱季節(jié)仍然需要適當補充水分。遵循“見干見濕”的原則,即當表層土壤干燥發(fā)白時進行澆水,每次澆水要澆透,使水分能夠滲透到根部。施肥也很必要,黑麥草對氮肥的需求較大。在生長期可每隔15 - 20天施一次稀薄的尿素溶液,用量為每畝5 - 8千克;為了保證營養(yǎng)均衡,還可以適量搭配磷鉀肥,如過磷酸鈣和硫酸鉀等。除草也是不可忽視的工作,要及時清除雜草,以免與黑麥草爭奪養(yǎng)分、水分和陽光。要注意病蟲害防治。常見的病害有銹病、白粉病等,可通過加強通風透光、合理密植以及使用殺菌劑(如多菌靈)來預防和治療;蟲害主要有蚜蟲、螟蟲等,可利用生物防治方法,例如釋放七星瓢蟲捕食蚜蟲,或者使用低毒性的農藥進行噴灑。
,收割也是養(yǎng)殖過程中需要注意的部分。當黑麥草長到30 - 40厘米高時就可以開始收割了。次收割要留茬高度在5 - 8厘米左右,之后每次收割留茬高度保持在3 - 5厘米。收割后的黑麥草可用于制作青貯飼料或者直接喂養(yǎng)牲畜。
品名:黑麥草種子
自然高度:40~90cm
修剪高度:4~6cm
特點:耐寒性強,生長快,適應性好。
種植期:春秋冬/視地區(qū)
適播地:排水順暢,光照充足,不挑土壤。
供應規(guī)格:全新種子/草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