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洋參(Panax quinquefolius)和黨參(Codonopsis pilosula)是兩種常被提及的與人參(Panax ginseng)形態(tài)相似的中草藥。
-
西洋參:西洋參屬于五加科人參屬,與人參同屬但不同種,主要生長在北美洲和中國的東北部。其根部形狀與人參非常相似,呈長圓錐形或紡錘形,表面有不規(guī)則的縱皺紋及細根痕。西洋參的主要功效包括補氣養(yǎng)陰、清熱生津等,適用于氣虛陰虧、內熱消渴等癥狀。由于其性偏涼,適合體質偏熱者使用,而與人參相比,西洋參的溫補作用較弱。
-
黨參:雖然黨參不屬于人參屬,但其根部外觀與人參也有一定的相似之處,特別是對于非專業(yè)人士來說可能難以區(qū)分。黨參的根通常為長圓柱形,有時分叉,表面黃棕色至灰褐色,具有明顯的縱向皺紋和橫向皮孔。黨參味甘、性平,能夠補中益氣、生津養(yǎng)血,常用于治療脾胃虛弱、食少便溏、四肢乏力等癥。相對于人參而言,黨參的補益作用更加溫和,適用范圍更廣。
-
太子參(Pseudostellaria heterophylla):太子參又名孩兒參,屬于石竹科植物,其根部小而細長,顏色較淺,形態(tài)上也與人參類似。太子參性平、味甘微苦,能補氣健脾、潤肺止咳,特別適合兒童和老年人使用,是一種較為溫和的補品。
-
三七(Panax notoginseng):盡管三七的根部形狀與人參有所不同,但它同樣屬于五加科人參屬,且其根莖部分在某些情況下也會被誤認為是人參。三七以止血散瘀著稱,被譽為“活血圣藥”,對于跌打損傷、內外出血等病癥具有顯著療效。
西洋參和黨參是最接近人參形態(tài)特征的兩種中藥材,它們不僅在外形上有一定相似性,在藥理作用方面也有各自的特點和優(yōu)勢。在實際應用時,應根據個人體質和具體病情選擇合適的藥材進行調理。
品名:人參種子
高度:50~100cm
特點:藥性好,容易種植,適應性強。
種植量:0.5~1kg/畝
種植期:春秋/視地區(qū)
適播地:排水通暢,光照充足,不挑土壤。
供應規(guī)格:全新種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