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芷與白術的主要區(qū)別在于它們的植物來源、藥用部位、性味歸經、功效作用及應用等方面。植物來源與藥用部位:白芷來源于傘形科植物白芷(Angelica dahurica (Fisch. ex Hoffm.) Bent
白芷與白術的主要區(qū)別在于它們的植物來源、藥用部位、性味歸經、功效作用及應用等方面。
-
植物來源與藥用部位:
- 白芷來源于傘形科植物白芷(Angelica dahurica (Fisch. ex Hoffm.) Benth. et Hook. f.)或杭白芷(Angelica dahurica var. formosana (Boiss.) Shan et Yuan)的干燥根。
- 白術則來源于菊科植物白術(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.)的干燥根莖。
-
性味歸經:
- 白芷味辛、甘,性溫;歸肺、胃、大腸經。
- 白術味苦、甘,性溫;歸脾、胃經。
-
功效作用:
- 白芷主要具有散風解表、通竅止痛、燥濕止帶的功效。用于治療外感風寒引起的頭痛、鼻塞流涕、牙痛、風濕痹痛、瘡瘍腫毒等癥。
- 白術則以健脾益氣、燥濕利水、止汗安胎為主。適用于脾胃虛弱所致的食少便溏、脘腹脹滿、水腫尿少、自汗盜汗、胎動不安等癥狀。
-
應用特點:
- 在臨床使用上,白芷多用于改善頭面部疾病,如偏頭痛、額竇炎等,以及皮膚科疾病的輔助治療。
- 白術則更側重于增強脾胃功能,促進消化吸收,對于慢性腹瀉、營養(yǎng)不良等消化系統(tǒng)疾病有較好的療效。在婦科領域,白術也被廣泛應用于調理月經不調、預防流產等情況。
-
注意事項:
- 兩者雖然都是溫性藥材,但白芷因其較強的發(fā)散性質,孕婦應慎用;而白術由于其補中益氣的作用,適合體質虛弱者長期服用,但對于體內濕熱較重者需謹慎使用。
盡管白芷與白術同屬溫性藥物,但在具體的應用場景、治療效果及適用人群方面存在明顯差異,因此在實際用藥時需要根據(jù)患者的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藥材。
品名:白術種子
高度:50~100cm
特點:生長快,抗性好,產量高。
種植量:3~4kg/畝
種植期:春秋/視地區(qū)
適播地:排水通暢,光照充足,不挑土壤。
供應規(guī)格:種子/種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