內蒙古藍萼鼠尾草(學名:Salvia przewalskii) 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,屬于唇形科鼠尾草屬。它在中國北方地區(qū)廣泛分布,特別是在內蒙古、河北、山西等省份的草原和山坡上較為常見。以下是關于內蒙古藍萼鼠尾草種子的一些詳細信息:1. 種子形態(tài)特征形狀與大?。簝让晒潘{萼鼠尾草的種子呈
內蒙古藍萼鼠尾草(學名:Salvia przewalskii) 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,屬于唇形科鼠尾草屬。它在中國北方地區(qū)廣泛分布,特別是在內蒙古、河北、山西等省份的草原和山坡上較為常見。以下是關于內蒙古藍萼鼠尾草種子的一些詳細信息:
1. 種子形態(tài)特征
- 形狀與大小:內蒙古藍萼鼠尾草的種子呈橢圓形或卵圓形,長度約為1.5-2毫米,寬度約0.8-1.2毫米。
- 顏色:種子表面為深棕色至黑色,具有光澤。
- 質地:種子表面光滑,有時可見細微的縱向紋理。
2. 生長習性與繁殖方式
- 自然繁殖:內蒙古藍萼鼠尾草主要通過種子進行自然繁殖。每年秋季,成熟的果實會裂開,將種子散布到周圍環(huán)境中。
- 人工繁殖:可以通過播種方式進行人工繁殖。春季是播種時間,將種子均勻撒在土壤表面,輕輕壓實后覆蓋一層薄土,保持土壤濕潤,一般7-14天即可發(fā)芽。
3. 生態(tài)價值與用途
- 生態(tài)作用:內蒙古藍萼鼠尾草是草原生態(tài)系統(tǒng)中的重要組成部分,能夠改善土壤結構,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,促進水土保持。
- 藥用價值:該植物的全草可入藥,具有清熱解毒、活血化瘀的功效,常用于治療感冒發(fā)熱、咽喉腫痛、跌打損傷等病癥。
- 觀賞價值:藍萼鼠尾草花朵美麗,花色多為藍色或紫色,是優(yōu)良的園林綠化植物,適合用于花壇、花境及巖石園的布置。
4. 栽培技術要點
- 土壤要求:適宜在疏松、排水良好的沙質壤土中生長,pH值以6.5-7.5為宜。
- 水分管理:耐旱性強,但幼苗期需保持土壤適度濕潤,成株后可適當減少澆水頻率。
- 施肥方法:春季施用一次基肥,以有機肥為主,生長期可根據(jù)植株生長情況適量追施復合肥。
- 病蟲害防治:注意觀察植株是否有蚜蟲、紅蜘蛛等害蟲危害,發(fā)現(xiàn)后及時采取物理或化學方法進行防治。
內蒙古藍萼鼠尾草不僅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和藥用價值,還對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保護有著積極作用。了解其種子特性及栽培要點,有助于更好地利用這一資源。
品名:鼠尾草種子
高度:50~100cm
特點:花量大,顏色艷麗,花期長,適應性好。
種植量:1~1.5kg/畝,//結合實際情況
種植期:春夏/視地區(qū)
適播地:排水通暢,光照充足,不挑土壤。
供應規(guī)格:全新種子/盆栽苗